西岗区东关街地块挂牌 1月22日摘牌

2020-12-31 宋健
西岗区东关街地块挂牌 1月22日摘牌

12月31日大连自然资源局消息,大连市闻名街区东关街地块将于2021年1月22日挂牌。



大城(2020)-24号东关街地块位于西岗区鞍山路以南、英华街以西、繁荣街以东、宏济街以北。占地面积32616.2平,建筑面积47400平,容积率1-1.8,土地用途性质为A区为商服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绿地与广场用地,B区为居住用地,C区为商服用地。



2020年11月份,辽宁新青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大连市西岗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委托,就大连市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PPP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采购。评标工作于11月16日结束。据中标公示,预中标单位为:大连市国有房屋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大连万航置业有限公司)


注:大连万航置业有限公司为大连万科全额持股的公司



本项目采用本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具体操作模式为建设—运营—移交 (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BOT)模式。具体实施方式为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授权西岗区文旅局作为实施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社会资本。由西岗区政府授权的政府方出资代表以实物资产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实施本项目的项目公司,中选社会资本方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参股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与实施机构签署《PPP项目合同》,并授予项目公司经营权。在合作期内项目公司负责本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及移交等工作。合作期结束后项目公司将全部资产及相关权益无偿的移交至西岗区政府指定机构。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大连原住民与闯关东人最早聚居地


核心提示

大连市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并不单指一条街,而是包含了东关街在内的一大片区域。这片始建于1898年的街区,不仅是大连人最早的生活聚居区,而且还是现代大连饮食习惯、市井方言、民族工商业的起源地。如今的东关街正在进行改造,相信不久的将来,东关街必定会重现生机,焕发光彩。


历史文化街区档案

名称: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1898年,沙俄将规划区内的中国人迁出,1905年,日本侵略者继续“隔离中国人居住区”,将中国人强迁至东关街,形成今天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

位置:大连市西岗区

核心保护面积:1.92公顷


1898年,侵略者划出一块隔离区

尽管名为东关街,但在大连本地人心中,东关街其实指的是一片区域,那条并不宽广的东关街只是这片区域之中的一条街。这片区域为西岗区鞍山路以南,英华街以西,繁荣街以东,宏济街以北,规划总面积约8.13公顷。

不过,东关街这片区域的市井风貌最近几年消失了。按照大连市城市建设规划,作为棚户区重点改造项目,东关街自2015年起正式纳入改造日程,东关街内原来的居民陆续搬离,高大、牢固的施工围挡将这里围合成封闭的施工单元。围挡外,高楼林立,盛景繁华;围挡内,建筑破败,静待修缮。


注:拍摄于上世纪初的天后宫是东关街内重要建筑,现已无存。


因为居民已经搬离,东关街原来留存在镜头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已被人去楼空所取代。在东关街内穿行采访,满目尽是荒凉与破败,这与文献史料中记载的东关街的热闹与喧嚣大相径庭。


大连城市历史研究者、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副研究员杨玉璟向记者介绍,东关街是与大连市的城建史同时起步的,其起源要追溯到120多年前。


189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强租旅顺和大连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同年,又相继签订了续订条约和有关修建铁路的续订条约。正是从那一年起,沙俄开始着手在大连建市、建港,与之相配套的规划也相继出炉。


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所以沙俄将规划区内的村庄全部征收,在规划区西部再统一规划出一个中国人居住区,这个区域就是后来的东关街。


当时建设城市与港口需要大量劳工,因此,数以万计来自山东蓬莱、莱州的劳工来到了大连。据《大连近百年史》记载,当时每天在大连劳作的劳工有四五万人。这也是至今不少大连人自称“海南丢儿”的原因。“海南丢儿”,意思是祖籍为山东的大连人。


注:东关街内仍在使用的日本侵略时期的井盖。


大量劳工的涌入,为大连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潜力。而东关街一带又靠近沙俄占领的行政区和商业区,所以在这个区域内,一个个为中国人提供商业服务的建筑拔地而起,这个带有坡度、原本称为“小岗子”的地方就成了东关街的前身。


沙俄对旅顺与大连的侵占因为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而中断。1905年,日本侵占大连。在延续沙俄城市规划的同时,日本还延续了沙俄“隔离中国人居住区”的邪念,把在大连其他地区生活的中国商贩强制迁到了东关街一带。至此,东关街慢慢成为中国劳工与商贩生活、经商之地。


东关街的得名也与日本侵略有关。当时,中国人要到日本街区,或者外地人要从陆地上去大连,都要经过东关街最东头的关卡。在那里,行人要遭受日本警察的盘问、检查,久而久之,这里就被当地人称为“东关”,而与关卡相连的那条南北走向的道路,被称为“东关街”。


《大连通史》记载,随着中国人越聚越多,到了1911年前后,东关街已经形成了包括露天市场、医院、庙宇、油坊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国人生活聚居区。


大连方言与饮食文化的起源地


虽然居民们已经搬离,现在的东关街暂为一个无人街区,但这丝毫不能掩饰藏身其中的多座建筑的精美。


东关街内的建筑多为中式建筑风格,不过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东关街一些建筑的细节上,能够看到日本建筑风格的影子。


注:东关街内一处正在维修的历史建筑。


东关街建筑多为两层,一般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宅。此外,还有一进、二进、三进等不同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街区内的一些建筑院中有院,自带天井。


正在修缮的小岗子派出所就是一座院中有院、自带天井的三层建筑。它也是日本殖民大连时期检查过往行人的“东关”关卡所在地。


从派出所大门进入后,即见一个狭小房间。穿过房间,顺着台阶缓步而行,能看到院子中间的天井。站在天井中间,抬头仰望,天空蔚蓝,阳光灿烂;天井四周,是围合过来的三层建筑。


作为东关街街区保护与修缮机构,大连市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正在对街区内的一些重点建筑进行修缮。公司下属的城市保护与发展研究所负责人张雅茗告诉记者,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一些二层建筑有木制的外部楼梯直通楼上,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大连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不仅如此,街区内的大门和窗户多为对开式的。在多座建筑的窗户外立面上方,有用红砖堆砌而成的拱形装饰,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如果说东关街建筑在中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异域风格,在年代上与大连其他地方相差不多,那么,从语言、饮食等方面,东关街则可以说是现代大连的源头。


因为东关街聚集了大量来自山东一带的“海南丢儿”,这些劳工将自己的家乡话与大连本土语言融合,再加上受到俄语、日语等外语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今天的大连市井方言。


张雅茗告诉记者,“海南丢儿”在将语言带过来的同时,也将自己家乡的美食带到了大连,因此,现在遍及大连市内,打着“大连老菜”招牌的大连特色菜肴,其起源地都是在东关街。


注:窗户具有异域风格特色。


不仅如此,东关街还是大连民族工商业的诞生地。《大连通史》记载,日本殖民大连时期,很多中国商人到东关街经商办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914年,大连的公议会正式改组为“华商公议会”。大连的民族工商业者之所以在公议会前加上“华商”二字,是特意用来区别“日商”的,这显示了当时大连工商业者的民族意识。


不能不提的华春照相馆


1908年,在大连市东关街,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华春照相馆(现在的西岗街31-33号)正式开张迎客,照相馆的主人是金州人邱玉阶。


在华春照相馆开办之前,大连地区的照相业务被日本人垄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让中国人在中国人自己开的照相馆里留下美好记忆,邱玉阶先是重金拜师学艺,然后在日本人开的照相馆内当了两年助手,默默地苦练技艺,终于开办了自己的照相馆。


《西岗文史资料》记载,为了吸引并招徕顾客,邱玉阶在华春照相馆的橱窗上张贴当红明星照片;为了与日本人开设的照相馆竞争,邱玉阶在不断更新照相设备的同时,还把儿子送到日本去学习摄影技术。


注:多数建筑一楼是商铺,二楼居住。


因为经营有方,华春照相馆在大连地区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东关街一带的劳工、居民、商贩等到“华春”拍照留念,大连其他地方的百姓也专程赶到这里,留下自己的人生记忆。


随着“华春”名气不断提升,到这里拜师学艺的学徒也在增多。据统计,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华春”累计培养出了50余名学徒,这些人学成后,在东北一些城市纷纷开办照相馆,将在“华春”学到的手艺带到了各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中国的掠夺。华春照相馆连同大连其他民族工商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尽管如此,1956年公私合营时,在大连全市照相行业清产核资股金总额中,“华春”一家的股金就占到了大连全市的36%。


从1898年雏形初现,到2015年正式纳入改造计划,已经百余年的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在悄然中慢慢蝶变。这片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建筑形式方面的独特味道,同时还是当代大连饮食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历史源头。我们期待着改造结束、大幕拉开的那一天,那时的东关街必定重新焕发生机,每一位来访者可以透过一砖一瓦品味到大连市的沧桑。

6089
6089